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吶喊都市




「我做緊乜」- 踏入社會兩個月,最常浮上腦海的便是這句。

 

記得小時候,常常跟一班好朋友嬉戲。放學後還留在學校耍樂,一起跳MJ舞、下棋、打機、砌模型...彷彿有用不盡的時間。當時唯一欠缺的就是錢,常期待有一日,長大賺錢了,就有錢買好多心愛的模型。

 

轉眼過去,現在的我已經踏入社會了。相比上萬的月薪,一二百元的模型已經沒有難度,也不用再靠慳食飯錢買東西,當初的夢想實現了嗎? 然而,一星期裡能夠騰出一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已經很難得了。有人說過"一日工作十小時以上是消磨意志的利器"這話還真有道理。在這個社會裡,穩站在頂端的人只是極少數,而大多數人都為生活所逼,夜以繼日地工作,意志被消磨,糾纏在生活的忙碌之中,連思想自己想追求甚麼的空閒也沒有。

 

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而我們卻安慰自己"錢不是萬能,無錢卻萬萬不能"。我想講,返工生涯三、四十年除了賺錢滿足生活之外無所追求,根本生不如死。

 

或者這就是昔日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為奴的情況。當時以色列民眾多強盛,於是埃及人嚴嚴地驅使以色列人做苦工,大大加重他們的重擔,他們生不如死,日夜呼求神,我想,可能他們比我們好,起碼他們不甘於只作一枚運轉的齒輪,你呢?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Tabernacle,就是會幕。今天的講道,讓我想起曾經製作過的會幕模型,回家後馬上找找,總算找到了那個放模型的紙箱,會幕仍然完好。想起當時,在沒有說明書的情況下,為了了解會幕的結構,還真的仔細地看了出埃及記裡關於會幕和大祭司服飾的描述和相關資料。

不如,我們以會幕模型了解聖經上所描述的會幕吧!


出 埃 及 記 39:32-33 帳 幕 , 就 是 會 幕 , 一 切 的 工 就 這 樣 做 完 了 。 凡 雅 偉 所 吩 咐 摩 西 的 , 以 色 列 人 都 照 樣 作 了 。他 們 送 到 摩 西 那 裡 。 帳 幕 和 帳 幕 的 一 切 器 具 , 就 是 鉤 子 、 板 、 閂 、 柱 子 、 帶 卯 的 座 ,
 
 
 
出 埃 及 記 39:34 染 紅 公 羊 皮 的 蓋 、 海 狗 皮 的 頂 蓋 , 和 遮 掩 櫃 的 幔 子 ,
 
 

出 埃 及 記 39:35-37 法 櫃 和 櫃 的 杠 並 施 恩 座 , 桌 子 和 桌 子 的 一 切 器 具 並 陳 設 餅 ,精 金 的 燈 臺 和 擺 列 的 燈 盞 , 與 燈 臺 的 一 切 器 具 , 並 點 燈 的 油 ,
 
 

出 埃 及 記 39:38 金 壇 、 膏 油 、 馨 香 的 香 料 、 會 幕 的 門 簾 ,
 


出 埃 及 記 39:39 銅 壇 和 壇 上 的 銅 網 , 壇 的 杠 並 壇 的 一 切 器 具 , 洗 濯 盆 和 盆 座 ,
 
 

出 埃 及 記 39:40 院 子 的 帷 子 和 柱 子 , 並 帶 卯 的 座 , 院 子 的 門 簾 、 繩 子 、 橛 子 , 並 帳 幕 和 會 幕 中 一 切 使 用 的 器 具 ,
 
 

出 埃 及 記 39:41 精 工 做 的 禮 服 , 和 祭 司 亞 倫 並 他 兒 子 在 聖 所 用 以 供 祭 司 職 分 的 聖 衣 。
 
 
 
出 埃 及 記 39:42-43 這 一 切 工 作 都 是 以 色 列 人 照 雅 偉 所 吩 咐 摩 西 做 的 。雅 偉 怎 樣 吩 咐 的 , 他 們 就 怎 樣 做 了 。 摩 西 看 見 一 切 的 工 都 做 成 了 , 就 給 他 們 祝 福 。




今天的講道提到這一句經文: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這個"住"字,正正是Tabernacle,就是會幕。 有沒有想過,雅偉神是如此切望與人同住,住在我們裡面,如同昔日神在會幕與以色列民同在?  這樣的話,我們的日常生活、服事、傳福音,就不單單是神差我們做,而是神在我們裡面親自與我們同工!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我看基督門徒福音會


一般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去教會,小弟亦是。一直以來,在小弟的印象中,教會只不過是心靈寄託、遊戲活動、食野吹水的地方,直至五年前遇上了它。

 
記得第一次遇上基督門徒福音會是在大學的校園裡。有別於推銷式的傳福音手法,那位傳道人並不急於向小弟推銷一番,他說,你相信有神嗎? 對於這個問題,當時的我也十分疑惑,只等待他的長篇大論,而他說的是,撒但相不相信有神呢? 撒但作為神的對頭,應該比你更加信神的存在,那又如何呢? 那是不是代表撒但也能進天國嗎? 這傳道人的說話太特別了,從來沒有人傳福音會這樣說的。他說的是,單單信神存在是沒有意思的,我們不是信有神的存在,而是信靠祂。他的說話很特別,不像一般的宗教人士,這是小弟對基督門徒福音會的第一印象。
 

因著神的話語的吸引,小弟開始參與基督門徒福音會的大學查經班。那裡有一位弟兄,他特別的照顧自己,常常向自己分享他的生命見證,因著他的邀請,小弟第一次踏足教會。當時,我好奇的問他是不是教會裡職位很大的人,想不到他的回答是,在教會裡,為大的更是眾人的僕人,更要為別人付出,這就是教會。他的回答再次使自己詫異。


不錯,這所教會之所以與眾不同,並不是有什麼能幹,而是當中弟兄姊妹對神的話語的認真,以及他們生命的付出。正因為遇上基督門徒福音會,它打破了小弟對教會的負面印象。弟兄姊妹的生命如此特別,是源於他們效法教會裡的同工,效法他們生命的老師,而教會裡的每一個,也是效法耶穌基督,用自己的生命將神的話語活出來,相信這也是張熙和牧師創立基督門徒福音會的原意。

 
這就是基督門徒福音會,正因為它,我發現教會原不是心靈寄託、遊戲活動、食野吹水的地方。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戀愛的季節


 
愛情是什麼回事? 它這一秒,可以令你傻笑整天 ; 下一秒,卻令你心亂如麻。尋尋覓覓,無非為了覓得值得托付終身的一個他/她。為了他/她,你願意付出你的一切,包括時間、心思... 說穿了,愛就是不求回報的委身,即使是何等的不可理喻,卻叫每一個人嚮往。

 
每個人也嚮往愛,嚮往被愛。因著愛,你樂意付出一切 ; 因著愛,你不期然的朝思暮想 ; 因著愛,你認真忠於對方。愛就是這麼的重要,在聖經裡,由創世記說到雅偉神認為那人獨居不好,到新約基督和教會的婚姻關係,至啟示錄羊羔的婚筵,愛貫穿整部聖經。與其說聖經是律法典章,或者說它是一部愛情故事更加貼切。它是一部描寫神和人之間的關係的真實愛情故事。

 
兩個人的關係能夠維持,總離不開忠誠。畢竟小三的出現,總意味著感情的危機。試想像,如果你喜歡一個人,但他/她跟某個異性朋友十分的要好,有講有笑,你的感覺會是怎麼樣? 你可能會隱隱的,有種很難受的感覺,這是你控制不到的,然後,你會更在意他/她,即使是最細微的動作,也足以令你緊張萬分。你發覺,你已經心生嫉妒了。同時,你仍然默默的愛著他/她。
 

開始體會到,聖經說 " " 的意思。這話是對與世俗為友的人說的,神形容這樣的人是淫婦! 能夠想像到神的心情嗎? 每當我們把持不著,被世俗吸引,心思思的想跟從"為自己"的想法,認同"靠自己"的實際,所想的都是地上的一切,有一個神,祂難過了,祂嫉妒了。

可能你會問:嫉妒豈不是不好的嗎?為什麼神會起嫉妒呢?原來嫉妒有兩種,當聖經說到神為他的子民起嫉妒時,這不是一種出於惡意的嫉妒(例如: 嫉妒別人比自己好)。如果一個丈夫真的是盡心盡意地愛他的妻子,你認為他會容許妻子對他不忠嗎?一個丈夫之所以起嫉妒,正是因為他愛他的妻子。同樣地,神出於對我們的愛,他從罪惡中拯救了我們,你認為他會容許我們再回到罪中嗎?

開始明白,為什麼信神就不可以與世俗為友,不可做這、不可做那,這不單單是一個規定,而是因為不想自己的愛人誤會、難受。尤其是,你知道祂仍然默默的愛著你。忠誠,是戀愛關係的要素。每一個基督徒都相信自己愛神,但真正懂得愛的人,一定不會讓自己的愛人難受。
 

這刻,或者雅偉神正甜絲絲地回想著兩人相處的時光,深情地在生命冊上寫下自己所愛的人的名字,像戀人將美好的回憶寫在日記裡一樣,就在這戀愛的季節。
 



延伸閱讀: 福音電台 [雅各書查考25]神的嫉憤 http://www.fydt.org/en/sermon/yage25shendejifen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忙‧忘‧亡

 
幾個月前,剛剛完成學業,在前往社會大學之前,已經閒著一段日子了。記得很久之前,曾經看過一篇專欄,文章以一個問題起首:
"你有多久沒試過,拋開身邊和腦海裏一切煩惱,完全靜默十數分鐘?"


我想,小弟若繼續宅在家中,恐怕不只完全靜默十數分鐘了。的確,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走路快、睡眠少,整生人都忙過不停。早在呱呱落地的時候,我們已經活在贏在起跑線上的生存法則裡。到了大專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已經被一波接一波的project、mid-term、final佔據。在Library天昏地暗地爆書已是閒事,而24小時研讀室更是莘莘學子的恩物。它的出現,彷彿告訴學生,不眠不休,不斷拼搏,就是成功之道。


到了社會工作,我們仍然每天幹著重複的事情。每早起床,未完成的工作馬上在腦中運轉,每件事都足以讓人煩擾。有時,兼顧的太多,打開手機,想查些什麼,突然間忘記了。我們一直努力的往前跑、往上爬,慢慢地,我們只知道要做什麼,而忘記了為什麼要做。記得一次,讀書讀得實在太累了,我躺在沙發上,在想,我在幹什麼?到底是為了什麼?想清楚,原來只是為了畢個業,根本沒什麼大不了。


人總是這樣,很努力的做著一件事,做著做著,就會忘記了原先的目的,或者做人也是這樣。會忘記,是因為我們不在乎。誰會在乎,有多久沒有跟父母好好的聊天?誰會在乎,那位每天在街上散步的伯伯,幾個月都沒有見過他了,他到了哪裡? 誰又會在乎,活著的本份是什麼?比起手頭上的工作,這些又有什麼相幹呢?可是,當我們不顧一切地往前跑,卻發覺根本沒有所謂的終點。辛勤工作,都是為了改善生活;太努力工作,卻又沒有了生活。

工作,可以很煩人,但想一想,工作只是我們的兼職。聖經說人有神的形象,唯有與雅偉神接上才有出路。可惜的是,我們一日24小時都被生活的煩惱佔據,怎麼有時間與神接上呢?怎麼會不忘記做人的目的呢? 做 做 做... 我只想做返個人而已。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會叫你全名的朋友


昨晚電話響起,原來是很久沒有聯絡的中學同學。
 

或者,自己已經太慣於透過whatsapp傳送冷冰冰的文字。這刻,提著話筒,聽著熟悉的聲音,聊著最輕鬆的話題,以中文全名互相稱呼,就像是回到中學的時代,感覺十分親切。想起網絡作者Shadow 的一句話- "知道你全名的人,要不是個陌生人,就是最熟悉你的人。"一個中文全名是於此的獨特,在你人生裡遇到一個跟你同名同姓的人的可能性,可謂微乎其微。因著名字的獨特性,直呼其名總帶著獨特的親切感。
 

可是,在現今社會,除非你打算有一段深入的友誼,否則實在沒有必要以全名自我介紹。"你好,我叫Chris Wong""Hi,我係阿Key",當打開手機裡的聯絡人資料,你可以發現,同時間有兩個Jack同三個David,雖然你已經用P Jack CC Jack區分了,還是會搞錯。在沒有全名的時代,人們似乎漸漸的將自己隱藏了起來,除了公事上的交往和一點的互相利用,我們還是寧願恰當地與人保持距離。畢竟,Jack-一個英文名,也是千千萬萬人採用的英文名,你沒有必要知道我是哪一個,反正我們只是萍水相逢。

 
在沒有全名的時代,神的名字也漸漸的被消失。2007年,在the Jerusalem Bible 的最新修訂版中,神的名字完全被"LORD"取代,而我們禱告的時候,或者也沒有想過可以呼求神的名字,就像跟最要好的朋友傾電話一樣。還記得,加入智能手機的行列之前,小弟愛用電話簿,一筆筆的寫下朋友的名字和電話號碼。在那年代,要是好朋友就必定知道對方的名字和寫法。

 
同樣地,神從不將自己的名字隱藏在"LORD""GOD""至聖者"""等稱號的背後,相反,祂十分樂意向人介紹自己的名字- יהוה  Yahweh「雅偉」 :

 
以賽亞書428a   יהוה
 
耶利米書1621b  יהוה
 

名字這麼重要,正因為名字代表著最親密的關係。當兩個人互相直呼其名,與其說是無禮貌,倒不如說是因為太熟悉了,大家已經要好得不在乎外在禮節,願意進入更深入的友誼。相信 雅偉神也希望,自己所珍重的朋友,會將自己的名字牢記在心裡。亦更希望,他們會再次叫自己的名字。
 

" Yahweh "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專欄吸引人的要素


幾年前,小弟每天返學都會取閱免費報紙,特別喜歡看當中的一個專欄。雖然這份報紙中不乏知名專欄作家的小品,但相比之下,一篇出自年青女孩的專欄在報紙的一角顯得格外的吸引。她的文筆簡單,但總能從身邊發生的事物看出不平凡的東西,能從社會現象叫人反思人生,從學歷貶值到忙碌人生,都是每一個普通市民的生活寫照。因此每個星期三的早晨,小弟都懷著期待的心情返學,取閱免費報紙。這專欄吸引在,在芸芸討論政治、飲食娛樂的專欄中,她寫的是生命的體會,特別的清新脫俗。

當時我想: 能夠在報紙有自己的專欄,讓全香港的人也能夠看到,多麼的好啊!

這位女孩子寫了一年專欄之後,已經在2011年"收山"了。雅偉神總是成就神蹟奇事的。最近,我們基督門徒福音會的肢體也嘗試寫BLOG,當中分享的,不是艱深的文字,也不是宗教宣傳,而是一個個生命的體會,他們從自己身邊的事、從神的話語體會生命,然後向人分享,這不正是一篇專欄最吸引人,最能夠感動人的地方嗎?

早前聽過一個專訪,內容大概是說數碼媒體BLOG流行成風,仍不能取代報章專欄的地位,這是因為寫BLOG的人雖多,但能夠言之有物,吸引讀者的卻太少。我想,要做到言之有物,或者不太取決於寫作技巧,就如那位年青女孩一樣,能夠以淺白的文字道出生命,已經很吸引人了。基督門徒福音會每一個BLOG正是生命的見證,見證著一群人如何在太多事讓人煩擾的時代中,藉著呼求雅偉神的名,真正與神建立關係,生命得以改變。

  =>            本BLOG右邊的任何一個連結,按下去,你就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