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在城大讀書的時候在理工拍過一輯相,之後入讀了理工,畢業後,還是在這裡附近工作。五年的時光過去,器材不同了,心境不同了,惟有晴空不變。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跳出你的慣性思維 - 重新揭示聖經的耶穌
慣性思維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很多人由於慣性思維影響,由此帶來了非常錯誤的偏見。
一次,小弟與友人參加學校舉辦的宿營活動,同營的還有一個小學團體。午飯的時候,我們聽到一位老師帶領眾小學生謝飯禱告。該老師帶領大家感謝耶穌賞賜的食物,禱告的最後以一句-"奉耶穌基督之名祈求 阿們"作結,她的禱告純熟而真誠。然而,小弟的一位友人向作為基督徒的自己提出一個疑問,他不明白為什麼基督徒奉耶穌基督之名向耶穌禱告,這就好比對著媽媽說"感謝你做的飯,這是我媽叫我對你說的。"...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 這位友人觀察得相當好,這麼明顯的問題,就是基督徒也沒有察覺到,或許這是因為太熟悉吧。因為熟悉,所以成為慣性。這種慣性常會造成思考事情上的盲點。此時沒有舊有思考包袱的人,反而能洞悉事情真相。
不久前小弟所住的村子裡通往巴士站的一段路有修路工程,我們需要繞往另一條路往巴士站去。當時,即使明知此路不通,小弟還是很自然地步向舊有的那段路。對於日常行為,我們會有某種程度的信任,這使我們免於再三查核每一個細節。即使有時因著慣性走錯了路,最多就是花時間走回頭而已。但是,若果一個基督徒因著慣性而忽略這麼大的救恩,陷入冤枉路,則只怕愈陷愈深,難以回頭。比方說,若果耶穌是三位一體中的子神,他是不是無所不知的呢? 如果是,為什麼耶穌會說"但那日子 ,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如果耶穌真是"子神",各方面與父同等,為什麼子不知道他自己什麼時候來,惟獨父知道? 又例如,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是誰在說這句話呢? 是子神在對父神說嗎? 那麼意思就是三位一體的位格有不同的意志,所以子神得服從父神嗎?
三位一體的"慣性"似乎成為了基督徒明白耶穌的盲點,以致我們沒有想過以上的種種疑問。在信主幾十年之後,或許有一天突然發現,聖經裡根本沒有"子神",也沒有"三位一體"。
基督門徒福音會的張熙和牧師所著的"獨一的完全人",正正幫助大家跳出慣性思維,重新揭示聖經的耶穌。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PotterModel 模型工作坊」- 1/144 MSM-03C HYGOG 模型作例
花盡心思,用心製作,感受雅偉 (和合本譯為 耶和華,或稱 雅威) 神如何塑造人的生命,讓我們跨越成長,這才是PotterModel 的核心價值!基督門徒福音會- PotterModel 模型工作坊 - 「高達模型,做就對了!!」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金錢的魔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思考「錢」是怎麼來的?
光從錢怎麼創造就值得各位好好想想...
A找一張樹皮,在上面寫上:2條魚。到B家後,對B說:“我來換你4只鳥。不過,我今天生病了,沒能去捉魚,我給你打2條魚的欠條。”B說:“這好說 。”把欠條收下,把4只鳥給了A。
這裡,聖經將金錢和神並論,也就是告訴我們,錢不是一般的物質,金錢的魔法是神秘而深不可測的。根據全港教會普查的初步數據,顯示整體崇拜人數增長放緩,25至44歲會眾人口比例(27.4%)亦較全港人口(31.0%)為低。該年齡層正正是剛踏足社會,投身職場的人。這反映著金錢正以生活的各方壓力勞役著人,叫人離開教會。
不談陰謀論、不談什麼貨幣戰爭之類的東西
一天, A捉了4條魚,B逮了8只鳥,A想嘗嘗鳥味,B想品品魚鮮,他們就交換了,A用 2條魚換了B的4只鳥。以後他們常常這樣交換。
有一天,A懶了,沒去捉魚,在家睡了一天。晚上,B逮鳥回家,A沒東西吃,就找B借鳥吃。
A嘗到了這個甜頭,第二天又在家睡一天,晚上又拿2條魚的欠條去換了4只鳥。交換完畢,A對B說:“以後欠條上就不寫2條魚了,這欠條是我A打的,以後就寫2元吧。”B欣然同意。
以後欠條就用貨幣表示,如此日復一日。
按照商品交換的原則來說,商品交換應該是物物交換,商品換商品,而不是錢和物的交換。A拿錢換了B的鳥,B得到錢,這只是半個過程。B手裡有A的錢,就說明A還欠B的魚。所以,錢的本質就是欠條。它是一張漂亮的紙條,上面印著數字和文字 -"憑票即付港幣壹佰元"。神奇的是,當B拿錢買了A的魚後,魚和鳥都給吃了,但錢仍然還在。
錢就是這樣被創造,然而貨幣背後的秘密不僅如此。銀行和債務貨幣經濟在整個金錢創造系統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一般市民像B一樣努力工作,接著就把所掙的錢存在銀行裡。現在這一點可能使你震驚,即當你把錢存在銀行時,你並非真正把錢存在一個能使你安全信任的帳戶裡。相反地,你實際上是把你的錢借貸給銀行,銀行可以將你的錢隨心所欲以賺取利潤。接著就是金錢魔法的戲肉-部分準備金機制。意思就是"銀行被允許只保留你的一部分存款,並把剩下的再借出。"
以10%部分準備金為例,如果你在戶口存入100元,銀行可以合法借出90元給別人而不用告訴你。存款100元加上可用信用額90元,它們都是貨幣,所以現在有190元出現了。接著有人到銀行借了90元買東西,並支付給賣家。這位賣家又把這90元存到另一間銀行,這銀行又借出90元的90%(即81元),所以現在流通中的錢變成了271元(190+91)。這過程不斷重複,這樣原本的100元本金,最後可以創造出高達1000元的銀行貸款額度。當人存款到銀行,這筆錢被銀行借出,藉由不斷的存入及借出,一直無限創造出銀行貸款,這就是我們大部分的金錢供應來源。我們的錢全都是一串數字的供應而已,有些確實用印的,但大部分是用電腦打的,除此之外就沒了。但如果你覺得這已經夠瘋狂,接下來才是金錢的詭詐之處。
我們為了在金錢的大海中撈取一些錢而努力工作,但真正的財富是你的時間。我們經年累月出賣了我們的生命時光,日復日,年復年,只為了某人在紙上印出來,或輸入至電腦裡的數字。那些數字代表了我們的心血、汗水、勞動、才智、青春... 這是一種奴役的系統,我們努力工作才能存一點錢,而這一點錢又被用到銀行的債務系統中。全世界的金錢數量不斷暴增,但我們的收入、財富並沒有大幅增加,而是落入少數人的口袋裡。
馬太福音6:24「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
在黑暗遮蓋教會的日子,你願意看清楚金錢的虛假和迷惑,將生命奉獻 雅偉神(和合本譯作 耶和華) 嗎?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我的志願
周星馳曾經講過: 做人如果無夢想, 同條咸魚有咩分別呀!?
為了做好一件事,你用盡一切精力,花上全副心機,付出所有時間,無論多累,無論身邊的人多麼不理解,你只專注這件事,心中一股幹勁,不想停,停不了...夢想就是這一回事,是人最大的推動力。
自己一向喜歡手作美術,尤好模型製作,曾經用上兩年時間去完成一件模型,家中放滿自己的得意作品。因為喜歡由無到有的過程,順理成章地,小弟畢業後投身工程界,以追求心中的建造夢。當我以為正向夢想進發的時候,我發現現實卻似乎離夢想愈來愈遠。畢竟,這個世界是現實的,工作只是工作,忙碌地做做做...最後生命只是好好上班工作...反而沒多時間砌模型了。我們的夢想,我們喜歡做的事,隨著現實洪流的沖刷,彷彿已經在腦海中被遺忘了,還可以從哪裡尋回?
因此,有一些人,他們寧願放下穩定的工作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說實的,他們的生命也很不簡單,至少他們沒有妥協。但雅偉神告訴我們,夢想不僅僅如此,夢想不僅僅是"一人有一個夢想",而是跟創造我們的神有關。神造每一個人有他擅長做的事,每個人也有他的獨特性。在社會中,在工作裡面,每個人都只是做著一樣的事,為著別人的夢想工作,但在教會裡,透過鼓勵別人的服事,你的獨特性反而因此而讓神帶出來。有一位弟兄,他擅長做甜品,他在教會做甜品十分的讚,但他現在的工作是跟做甜品完全無關的,另有一位姊妹,她擅於設計,多年包辦教會camp book cover設計和單張設計,還有他,他,他...他們都不是純粹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是為了付出,為了建立人的生命,為了建立神的國!
自己也是這樣學習,神也確實成就了自己很多的夢想。首先,神讓自己創辦了模型班,透過模型建立朋友。接著我又想能夠在報紙有自己的專欄,讓全香港的人也能夠看到自己生命的體會,就在那時我們基督門徒福音會也鼓勵我們嘗試寫BLOG,藉龐大的互聯網絡見證神。現在,自己也有機會與肢體們成立product design
team,繼續以藝術創作編織夢想。
或者我們也可以求神給我們夢想,這夢想不單單是為自己,更是為了貢獻出你的獨特之處去鼓勵別人,你會發現,無限可能性都可以爆發! 夢想就是這一回事,是人最大的推動力。
附上蠻有意思的一首歌:
新青年理髮廳 -《我的志願》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PotterModel 模型工作坊」- 1/144 HGUC RGM-79G GM Command 模型作例
花盡心思,用心製作,感受雅偉 (和合本譯為 耶和華,或稱 雅威) 神如何塑造人的生命,讓我們跨越成長,這才是PotterModel 的核心價值!基督門徒福音會- PotterModel 模型工作坊 - 「高達模型,做就對了!!」
「PotterModel 模型工作坊」- 報名方法
最後的編織 — The Last Knit
很有意思的片子,或許也是我們的寫照。人總是不能抵抗世界的潮流,世界的潮流就是叫人搏到盡,叫人為自己積聚更多...但聖經說: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馬太福音 16:26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馬太福音 16:26
訂閱:
文章 (Atom)